催化水解 青霉素β-内酰环产生 青霉噻唑酸的一类 β-内酰胺酶。国际 生物化学联合会(IUB)酶学委员会的酶编号为3.5.2.6。在各种微生物中分布广泛,特别在细菌中更为广泛。由 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5/B与B. cereus 569分别得到分子量为35200与31500的青霉素酶结晶,从 巨大芽孢杆菌b. megaterium 提取出α,β,γ青霉素酶结晶,随后从不同细菌又分离出多种青霉素酶。青霉素酶对热极不稳定,分解 β-内酰胺的速度因青霉素与酶的种类不同而异,但对 6-氨基青霉烷酸(6-APA)作用却很微弱。酶反应最适pH值为6.0~6.5. 以青霉素G钾盐为底物,Km为4.32×10-3M(5/B酶);4.89×10-3M(569酶)。细菌产生青霉素酶导致出现 耐药性,临床上已分离出多种类型青霉素酶,白色粉末。分子量50000。溶于水。酶溶液易失活,冻干品2~8℃可稳定一周。青霉素酶作用于青霉素的β-内酰胺环,使青霉素转变为无 抗菌活性的青霉素酮酸(penicilloic acid)。医疗上用于青霉素过敏症状的治疗。青霉素酶在实验中用于破坏或抑制青霉素活性。
提示:大部分词条有不同角度的多个解释,欲全面了解请查看下面的“更多相关内容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