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。19世纪初毕奥(J. B. Biot)观察到某些 有机化合物具有旋光性。1845年巴斯德(L. Pasteur)发现 酒石酸存在右旋、左旋和内消旋三种 异构体。1874年范托夫(J. H. van’t Hoff)与列别尔(J. A. Le Bel)分别独立地提出了碳价四面体学说。当碳原子结合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,就导致分子中原子在空间排列的不对称性,解释了分子产生 光学活性的原因。此后,韦尔纳(A.Werner)对 配位化学的研究,将立体化学扩展到 无机化学领域。20世纪50年代,哈塞尔(O. Hassel)和巴顿(D. H. R. Barton)提出了分子的构象和 构象分析理论,揭示了分子的构象与其反应性能的关系,使立体化学进入动态立体化学的研究。静态立体化学主要研究 旋光异构、 顺反异构等 立体异构现象,以及分子的构型、构象与 物理性质的关系。动态立体化学主要利用构象分析理论和近代物理方法,研究分子的立体形象,包括反应物、过渡态、生成物和空间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。现代立体化学研究的范畴不仅限于 有机化学,它还涉及无机化学、无机配位化学、有机过渡金属化学、 高分子化学、 生物化学和 分子生物学。立体化学对于了解 酶化学和生物 大分子行为,尤其是药物学中的药物合成及 药理学的研究,均具有重要作用。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促进了立体化学的发展,丰富了立体化学的内容。
提示:大部分词条有不同角度的多个解释,欲全面了解请查看下面的“更多相关内容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