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S:103-82-2
分子式:C8H8O2
分子质量:136.15
沸点:265℃
熔点:75-78℃
中文名称:苯乙酸;苯醋酸
英文名称:Phenylacetic acid;Benzeneacetic acid;phenyl-acetic acid;acide phenylacetique;alpha-toluic acid
性状描述:白色片状有光泽的结晶。易燃。有特殊气味。熔点76.5℃,沸点265.5℃,144.5℃(1.6kPa),65-70℃(1.33×10-3kPa),
相对密度1.091(77/4℃)。微溶于冷水,溶于
乙醇;
乙醚和
丙酮,也溶于
碳酸钠和
氨溶液中。
生产方法:由
苯乙腈水解而得。将52.6kg70%的硫酸加入
反应锅,搅拌加热至100℃左右,缓缓滴加苯乙腈,在1h内滴完40kg后升温至130℃,继续保温反应2h。然后加入8kg水,稀释反应生成的硫酸氢胺,静置分层,分去硫酸氢铵母液,在120-130℃减压脱水1h,得纯度96-97%的苯乙酸,收率95-97%。苯乙腈的水解反应也可以在
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,在100-104℃回流6h,至油状液体减少为止,冷至5℃,加盐酸调节pH至1-2,甩滤,
滤饼用水洗涤,在40℃干燥,得苯乙酸。国内90%以上厂家采用苯乙腈水解法生产苯乙酸。武汉大学化工厂采用
羰基合成工艺,用氯苄羰化法制苯乙酸,基本无污染,成本低,节约能源。
原料消耗定额:
甲苯2200kg/t;
液氯(99%)1500kg/t;
氰化钠800kg/t;硫酸(98%)1500kg/t;
液碱(30%)2500kg/t。
用途:苯乙酸是医药、农药、香料等有机合成的中间体。在医药工业中用于
青霉素、
地巴唑等药物的生产。苯乙酸经氯化;酯化得到α-氯代苯乙酸乙酯,用于
稻丰散和乙基稻丰散的生产,这两种农药是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。苯乙酸本身也是农药
植物生长刺激素。苯乙酸广泛存在于葡萄、草莓、可可、绿茶、蜂蜜等中。
苯乙酸在低浓度时具有甜蜂蜜味,在1ppm以下仍具有甜味,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成分。苯乙酸还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。
提示:大部分词条有不同角度的多个解释,欲全面了解请查看下面的“更多相关内容”。